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月份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实施后,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数据显示,高达47.4%的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中并未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较2016年提升17.9个百分点。近日,针对网络安全环境的提升,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宁在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法一决定”)的实施状况进行的执法检查。他说,“一法一决定”切实有效地实施以及实施状况执法检查是处理好网络安全问题和内容信息流动的关系的基础。

郑宁表示,执法检查本质上来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宪法的规定,监督权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四大权力之一,我国在2006年专门制订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其中第四章规定了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也就是对执法检查进行具体的规定。执法检查要干什么呢?一方面要评价法律具体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反思法律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修订法律提供相应的依据。

从2015年到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基本每年都会选择六部法律进行执法检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和民生相关的,比如《药品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第二类是与科技、文化、教育相关的,比如《著作权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

从时间上来讲,一般来说,先修订的法律会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开展执法检查,比如说《种子法》《药品管理法》都是2015年修订,2017年进行的执法检查。

郑宁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针“一法一决定”执法检查,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这是史上间隔时间最短的执法检查,此前的执法检查都是针对实施多年或者修订至少一年以上的法律进行的,而本次此次时隔不到3个月;第二,开展了打包式、组合式的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网络安全法》从性质上来讲不一样,但是二者又紧密联系。因此,将二者打包组合式的进行执法检查也是一个创新。第三,在方式方法上有创新。一方面引进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参与,比如说委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出具了检测报告,委托媒体进行民意调查,使得论证更加有理有据。另一方面引进了网络安全专家的参与,并且采取了随机抽查的方式,增强了执法检查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对目前网络安全环境的塑造,执法检查的作用不能低估,同时还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郑宁表示,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对策建议会对今后的立法、执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会加快相应立法的出台,比如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另一方面也会促进相关执法的完善,比如说建立网络执法的协作机制、执法数据共享机制等等;另外,也会促使政府、社会组织、网络运营商、用户等网络社会共治局面的形成。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粟裕)

声明:本文来自法制晚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