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科技局应用管理处 艾有为 石文娟

源于比特币社区的区块链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创新领域,日益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藉此推动了跨界融合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趋势。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同金融业务的结合被国内外机构广泛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快布局,主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适配场景与可行性,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发展从技术探索走向产业应用。

本文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典型特征,对其在信贷资金监控领域的场景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落地应用的可能性。

一、区块链技术

1.起源

区块链技术(Block Chain)源于支撑比特币发展的基础技术,是基于数据库、加密算法、网络传输等多种现有技术整合形成的综合性技术系统。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后,比特币为更多人熟悉,隐藏于其后的区块链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区块链由多方共同维护,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构建了一个更加共享开放、更透明可信并可核查追溯的可靠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数据、建立信任机制等方面的实现模式。

2.特征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几个特征包括:一是不可篡改,所有区块链的信息都不可篡改;二是可追溯,任何一方对信息的所有变更都可追溯其历史;三是点对点的对等网络,所有的信息对于区块链上的节点可见,并保持一致;四是智能合约,通过预定义的程序,将多方之间的协议固化在IT系统中,在条件满足时自动触发,不可抵赖。

人们将区块链视为点对点网络上的一个分类账本,每笔交易自诞生起,都分布式记录和存储在“区块”上,区块与区块之间首尾相连,形成链式的结构,并且公布给该网络上所有的节点,节点之间通过共识机制达成共识。节点成员可根据权限查阅相关交易记录,但任何单个节点都无法轻易控制和更改整个网络的数据。其中,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在任何一个物理位置或网络节点,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真实的账本,这个账本是实时共享的,存储着不同类型的数字资产,当账本中的信息发生变动时,所有节点的账本信息都会同步进行更新。

二、区块链技术在资金监控领域的

应用分析

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具有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和实时共享等特征,对于解决银行资金监控、防止资金进入限制性领域等难题有着很好的契合性,基于此我们考虑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资金监控领域。

1.业务场景分析

为了防范信贷资金流入项目建设以外,尤其是证券市场、房地产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确保项目按时获得建成投产所需的资金支持,实现贷款项下资金专款专用,流入实体经济,银行需对资金的支付进行严格把关,将项目资料审核与项目建设动态监控相结合,在对相关资料合规性、有效性、完备性审核的基础上,负责对贷款用途、工程进度、贷款条件、配套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资金支付依据(合同、单据、凭证等材料)等内容进行独立审查,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由此,银行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资金支付审查内容繁多,耗时长、人力成本高,对支付依据的真实性核对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还存在支付的单据、凭证造假套取信贷资金的情况。二是通过代理行办理支付的,代理行负责审核支付依据,按月提供资金支付报告,存在监控滞后,银行无法及时全面掌握资金支付审核依据等相关信息,无法及时监控资金走向。

2.应用设计思路

对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区块链作为底层账本的记录载体,通过智能合约来制定资金流转和交易的规则,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形成可信的信息流。通过区块链共记一本账、不可篡改等特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杜绝信息造假等现象。

二是实现贷款信息溯源。通过区块链构造了一个可靠的溯源网络,贷款过程中每个参与方的写入动作和内容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被记录下来,并包含时间戳。

三是信息共享,交叉验证。区块链上的信息共享,为参与方提供更多信息,实现多个参与方之间信息交叉验证、信用相互背书。

四是提升监管能力。可引入监管节点,提高政府监管机构对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能力。

五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通过区块链进行全流程登记,降低多机构间相互验证的人工审核成本、提高业务效率。

三、设计方案研究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提出了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和共识机制等为基础,建立跨机构联盟链,解决资金支付业务场景中的资金交易信息共享和使用监控问题。

1.总体方案设计

典型的资金支付业务流程往往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银行、借款人、用款人以及征信机构、税务机构等不同机构。然而,由于单笔交易金额大、参与方多,各方都有独立的信息系统,而参与方以往大多依托于电话、传真以及邮件等方式反复进行信用校验,费时费力。为此,总体方案设计如下:

(1)在银行、客户、交易对手、代理行之间以记账节点的方式架设分布式账本网络,同时在征信机构、税务机构、监管机构等架设非记账节点。

(2)记账节点用于交易与智能合约的执行;非记账节点用于交易验证、审计及交易查询,各节点共同组成一整套向联盟成员公开的区块链网络,使得账务信息公开透明。

(3)加入智能合约,对资金支付编程,约定资金转移触发条件,使得资金转移实现真正的专款专用,交易全程可追溯,同时将资金支付的合规校验整合在区块链上,并确保每笔交易都是在满足合同条款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

该方案实现了信息的多方实时共享,免去了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缩短了原有业务环节,令信用交换更为高效,但同时,在业务逻辑上对参与各方提出了更高的透明化要求。

解决资金监控问题的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2.联盟链设计

该方案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立各方参与、信息互联共享的联盟链。

(1)由银行、借款人、交易对手、代理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税务局等相关机构组成联盟链。

(2)将商务合同(设备采购合同、施工合同等)、监理报告(文件)、借款人内部资金支付审批表(或文件)、保险合同(如有)、招投标材料(如有)、正式发票(如有)等支付凭证,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账本保持跨机构信息同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叉验证。

(3)传统的资金监控的止点局限于借款人、用款人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其他银行加入后,可将实际用款人及其交易对手在他行的账户交易记录、代理行的记录存入区块链,有效延伸银行资金监控的半径。

(4)贷款合同、支付凭证、转账交易记录等贷款全流程信息均登记在区块链上,且信息不可篡改,保证数据的安全、真实、有效,形成可信数据流,实现全流程监控,便于监控及对账。

(5)由贷款业务产生的征信数据完整地记录在区块链上,方便客户经理查询企业的征信信息,同时可为监管提供参考。

3.业务流程设计

在资金支付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上,设计如下:

(1)借款人发起资金支付申请。

(2)客户经理查询征信数据:在获得授权后可通过直接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完成征信,而不必再到人民银行申请征信信息查询。其中,采购合同信息可通过第三方交易对手核实借款人和交易对手之间交易的真实性;发票信息可与税务部门交叉验证其真实性,避免发票造假的情况;资本金到位情况可由来账银行验证,确认资本金的合理性来源。

(3)在满足资金支付条件后,由银行进行资金支付,在区块链上记录资金的转移情况。

4.智能合约设计

在区块链信贷业务中加入智能合约,对资金支付审核流程进行编程,从技术角度实现专款专用,实现资金记录从借款人、用款人、交易对手等各层级的转移,资金监控的信息流止点不仅限于本行,他行接入区块链后,可在公共账本上记录资金的流向,监控止点不断向前延伸,实现贷款资金全流程监控。

智能合约信息上链如图3所示;基于区块链的延伸资金监控如图4所示。

四、总结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层面总体而言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各方协作,在技术、业务、合作、运营等领域不断努力和投入,积极应对实践应用中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

1.技术方面

需要解决区块链效率和容量问题,现有区块链技术普遍采用各节点无差别记录和存储全网全账户历史数据的方式,数据及其备份将对同步和存储带来的效率问题,难以满足金融业务高度并发的处理要求。

2.业务方面

由于区块链采用数据集中存储访问方式,因此,既要确保各机构间相互合作,以便获得相应的数据,又要确保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参与方只能查询属于自己的私有数据,避免不同的参与方之间互相争夺客户资源。

3.合作方面

由于区块链应用模式是开放的,很多业务场景需依赖于自身与银行同业才能构建完整的生态链。银行间开展区块链应用,需要首先建立互惠互信的银行同业联盟,共同研发区块链应用技术。

4.运营方面

目前区块链基础平台是基于不同的开源组织进行维护管理,各金融机构建立各自的基础平台,需要跨越平台间的技术壁垒,建立互联互通的基础运营平台,满足金融业务连续性的IT服务要求。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金融电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