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8月28日电 题:织密“天网”“地网” 智慧警务便民——解开广西科技强警的“密码”

新华社记者刘伟、吴小康、曹祎铭

记者日前在广西调研了解到,作为欠发达地区,广西面对警力配备不足、经费投入紧张等困难,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向科技要警力,优化、整合科技投入,探索完善快速反应的公安指挥调度体系和更加方便的智慧警务机制。近两年,广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屡创新高。

科技筑牢社会“安全网”

安装一张小小的微型定位装置“平安卡”,群众就能实时通过微信查询自己电动自行车的位置和行驶轨迹。这是广西各地在打击盗窃电动自行车犯罪中引入的新技术。

广西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失窃案件曾长期多发、频发。为此,当地研发推出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管理系统——“地网工程”,即在电动自行车上安装防盗芯片,在城市各个道路节点安装接收基站。玉林市公安局副局长陈立安说,“地网工程”与已建成使用多年的“天网工程”形成有机整体,让加法变乘法,令涉案人员“触网”即“落网”,电动自行车被盗警情显著下降。

自治区公安厅科信总队总队长叶显文介绍,为打造智能高效的技术防控体系,公安机关不仅以电动自行车管控为切入点布局物联社会治安管控网,还在环边境、环桂、环市、环县建立5000多个智能电子卡口,形成四道防线包围圈,同时还实现了视频专网与“天网”并网运行,成为全国实现公安视频“一张网”的少数省份之一。

记者在广西北流市公安局便衣警察大队办公区看到,多台电脑显示屏呈现辖区内主要街道和重点场所的实时监控画面。“利用这些画面和相关技术,可对被列为网上追逃对象的犯罪嫌疑人进行比对排查。今年以来已抓获28名犯罪嫌疑人,最多一天抓获6人。”便衣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杨能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胡焯表示,在收集、运用信息支撑体系方面,广西打破以往自治区范围内公安系统各部门相对独立、信息系统分散的状况,整合人、财、物资源,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公安信息系统集中运维中心。此举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经费投入。2017年在系统线路增加的情况下,自治区公安厅运维与线路租费同比减少近2000万元,驻场人员减少54人。

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警务机制

热闹的街头,一名男子停在路边一摊位前,东张西望一番去买东西。当他返回准备上车时,被几名便衣警察当场抓获。

这是记者在广西藤县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看到的“天网工程”视频画面。藤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彭军介绍,画面中的男子因涉嫌抢夺财物被抓。合成作战中心由刑侦、禁毒、执法以及视频图像实战平台整合而成,可在技术支撑下实现快速破案。今年以来在合成作战中心指挥下,全县共抓捕200多名犯罪嫌疑人。

在南宁市公安局大数据作战平台的电子大屏幕上,多部门数据可以同时显示在相关联的案件中。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甘斌介绍,合成作战中心与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专项行动办公室,整合成立“三合一”大数据作战平台,市县两级平台有效联动。仅今年上半年,整合后的作战平台累计流转关联案件线索147串(条),串并案263起,落实犯罪嫌疑人身份245人,抓获犯罪嫌疑人69人。

“合成作战平台实现了多警种协同作战的指挥调度,大大提升了案件侦破效率。”叶显文表示,目前广西公安部门在采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治区、市、县、派出所四级扁平化指挥体系,解决了指挥调度、情报研判在基层单位“落地”问题,逐步建立起新型警务机制。

“智慧警务”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校车安全一直是备受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广西玉林市容县,崭新、气派的校车停放在安达校车服务公司门前。“我们将视频监控、卫星定位等技术运用到校车上,后台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况和驾驶员工作状态。”公司总经理助理侯文标说。

容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教导员陈静龙告诉记者,他们联合这家公司推出了“平安e校车”服务。家长、交警只要下载App,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调看孩子乘坐校车的情形。全县目前已有200多辆“平安e校车”。陈立安表示,玉林正向全市推广容县这一做法。

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广西警方大力加强智能应用建设,搭建起“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等网络平台,实现治安、交警、出入境、禁毒等210多项自治区本级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受理,为群众提供查询、监督、会见、互动等在线服务。

眼下在南宁,市民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够提交身份证信息直接办理相关事项。南宁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副支队长唐世竞介绍,这是南宁市率先在全国推出的电子身份证服务。市民经“实名登记,实人认证”后,就可使用这项功能。目前,电子身份证已被当地用于酒店入住、开锁、机动车维修、警务身份核查等多个方面。

声明:本文来自新华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