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12月1日消息,美国第51届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逝世,享年94岁。

众所周知,老布什生前由于自身工作经历,与中国政府和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曾于1974-1975年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段任期结束后,他回国担任了一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并借此助力于1988年成功入主白宫。这个部门这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以下简称“中情局”)。

1975年12月7日,北京首都机场,中方人员送别即将继任中情局局长的老布什

今年夏天,打着“中情局特工”旗号的谍战片《碟中谍6:全面瓦解 》以8.3的高分雄踞豆瓣暑期观影榜单。

电影集中展示了影迷们喜闻乐见的飙车、美女、枪战等经典谍战元素,而汤姆·克鲁斯也用敏捷的身手,驳斥了外界对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质疑。

与银幕上夸张的戏剧形象相反,现实中的美国中情局要低调许多。而通过回溯它的“发家史”,我们可以一窥美国对外情报工作的发展历程。

战略情报局

在二战开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并没有统一的情报机构。当时其国内情报由联邦调查局搜集,国外情报搜集则是一团糟,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都比较落后。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格局变化莫测。为了全面了解国际形势,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发布秘密指示,将全部情报工作和对敌破坏工作交给联邦调查局和陆、海军情报部。

有学者称,美国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毫无心理准备并不是美国情报机构没有得到偷袭消息,更不是急于参战的罗斯福扣压了情报,而是没有人把这些情报综合起来,充分说明建立一个中央情报机构的必要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深度介入战争,美国政府重新评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1940年12月,罗斯福委派他的密友——华尔街律师威廉·多诺万向老牌情报大国英国学习情报工作经验,酝酿改革美国情报机构。

1941年7月,主要从事对敌情报搜集和研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正式成立,该机构即中情局的前身。

战略情报局首任局长,日后的中情局教父威廉·多诺万

战事紧迫,战略情报局很快和英国签署了一批秘密合作协议。双方还约定了情报分工:战略情报局分管中国、朝鲜、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地区,而英国特别行动处分管印度、东非、巴尔干和中东等地区。

多诺万雄心万丈,要大干一场,但是羽翼未丰的战略情报局人微力薄。1944年年底,随着二战的结束,战略情报局作为战时情报机构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被国内舆论指责为“美国的盖世太保”。1945年10月1日,该机构宣布解散。

从中央情报组到中央情报局

战略情报局解散后,美国情报活动陷于分散和无序的时间并不算长,在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前两个月,1946年1月,时任总统杜鲁门宣布成立中央情报组(Central Intelligence Group)。该机构承担原战略情报局的对外情报功能,并负责协调全美各情报机构。

刚刚“回血”的中央情报组虽然吸收了战略情报局的人员、资料、海外站和资金,但一直运转不良,直到1946年6月空军中将霍伊特·范登堡担任组长。在近一年的任期内,范登堡不仅开创了秘密情报搜集和独立开展情报分析研究的先河,还对联邦调查局发动突然袭击,成功夺取了该局在国外的全部情报网,奠定了中央情报组对外情报的垄断权

从“多诺万计划”的提出到中央情报组的建立,美国情报机构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时期的转型。而随着冷战的来临,美国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对外情报工作必须得到法律的独立授权。为此,美国国会于1947年通过了《国家安全法》,正式组建了一个独立的文职机构——中情局。

中情局的局徽由银盾、罗盘和海雕组成。银盾象征中情局是保护美国的一道屏障,罗盘的十六个尖角象征中情局的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白头海雕象征着力量、勇气、自由与不朽,同时也代表着机警、灵敏和冷酷

大显身手

在中情局的发展历史上,有五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节点:朝鲜战争、“猪湾事件”、越南战争、苏联解体以及“9·11事件”。

飞速发展

194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授权中情局开展心理战和秘密情报活动,标志着中情局正式开始合法对外情报工作。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中情局机构改革的催化剂,各项职能迅速扩大。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冷战战场向第三世界转移,秘密行动成为美国的主要冷战手段之一,这又为中情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那时也是电子学、飞行工程学、太空研究和计算机科学的腾飞时代。这期间,在艾森豪威尔的支持和传奇局长艾伦·杜勒斯的直接领导下下,中情局频频出手:组织研制U-2飞机以搜集苏联和中国等国的军事情报;秘密支持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非共产党工会;秘密资助反共组织国际学生会议;积极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叛逃者与移民联系;组织针对卡斯特罗和卢蒙巴的暗杀;代替国务院搜集国外出版物和科学情报等。

中情局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局长:艾伦·杜勒斯

职能变化

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情局可谓是“忙并痛苦着”。60年代上半期,先是“猪湾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后是美国逐渐卷入越南战争,中情局都深度参与其中。这一切使得美国公民对一直秘密行动而立下“赫赫战功”的中情局越发不信任。70年代,中情局培训国内警察、卷入“水门事件”等曝光,媒体和国民严厉指责中情局从事非法活动。

中情局参与的“水门事件”,导致总统尼克松下台

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休斯·瑞安法案》,第一次通过法律限制中情局的对外情报秘密行动。而随着情报评估系统的整顿和国家情报官制度的确定,中情局在国家安全事务中的地位相应下降。1975年洛克菲勒委员会的调查披露了中情局成立以来的大量“暗黑勾当”,中情局在国内外名誉扫地。

直到1988年,原中情局局长老布什入主白宫,中情局的工作才再次受到重视。

老布什,做了355天中情局局长

在随后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中情局关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伊拉克军队的编制、位置、装备和武器水平的情报十分准确,这使得布什非常满意。而苏联这边,戈尔巴乔夫的苏联体制改革以及随后的“共产主义大厦的土崩瓦解”、叶利钦对美国的示好,都被中情局成功预估。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告苏联正式解体。至此,中情局的主要对手和工作对象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了。

东山再起

苏联解体后,中情局开始了全面调整,要“将以往用于向苏东地区渗透的资产用于他处”。这期间,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工作被加强,科技情报、军事情报工作被其收入囊中。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参众两院特别情报委员会对情报界展开调查,多次举行听证会。随后,美国通过《情报改革与防止恐怖主义法》,情报工作更加得到重视。中情局的工作开始向处理恐怖主义、国际毒品加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国际有组织犯罪方面转移,情报活动得到单独拨款。

这段时期,中情局最成功的的案例莫过于2011年击毙本·拉登的行动。虽然直接执行突袭行动的是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但此前从发现本·拉登的行踪,到确定其所在地,再到为“海豹”带路,全都由中情局完成。当然,这一成功也要部分“归功”于本·拉登本人就是在1979年到1992年的阿富汗战争期间由中情局一手培养起来的。

好莱坞电影《刺杀本·拉登》反映中情局为行动提供情报支撑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化,中情局开始将触角伸向数据信息、互联网自由甚至个人隐私领域。2011年8月11日,继微软之后,中情局要求谷歌交出储存在欧洲资料中心的数据,引发了欧美外交论战。2013年6月,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项目,指控中情局长期对境内外监控监听。2017年3月7日,维基解密披露,中情局不择手段地利用黑客技术秘密攻击各国智能设备。消息一出,中情局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

时至今日,中情局仍是世界情报界的一支劲旅,秘密活跃在许多重大事件的幕后。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进行了美国情报系统大洗牌。中情局在这次机构改革后将如何完成职能定位以及工作重心转移,还有待进一步观望。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志超:《中情局:在一个特别显眼的地方》,世界知识,2003年11期

【2】王宇宏、金亚枫:《探析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军事历史,2007年05期

【3】高金虎:《美国战略情报之父威廉·多诺万》,文史天地,2014年02期

【4】梁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由来及其职能的演变(1947-1991)》,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6月

【5】《超70万页美国政府及中情局档案被解密》,山西档案,2016年05期

本期编辑:高健

声明:本文来自保密观,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