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安全保卫部总经理 刘晖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金融电子化》杂志社组织的“第八届中国金融业安全管理座谈会”。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反欺诈为着力点,推动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转型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欺诈案件已经成为社会民生和银行业的共同痛点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以往,中国银行业安保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盗窃抢劫重大案件,加强治安保卫、防范盗抢犯罪是银行安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今随着形势变化和技术发展,欺诈风险越来越突出,成为全社会的痛点难点问题,银行业安保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欺诈案件发生率始终保持高位。据统计,在去年12月到今年3月仅一个季度的时间里,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41万起、损失金额36.76亿元,查处违法犯罪人员3.21万人,同比上升7.1%。近年来欺诈案件给社会和民生带来了巨大危害,民愤极大。
二是欺诈风险呈现出科技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既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庞大的黑客和诈骗产业链。不法分子作案手段已从撒网盲骗转向精准诈骗,从接触型升级为非接触型,从区域化发展为跨渠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欺诈行为花样百出,难以根治。
三是欺诈风险向银行业务领域全面侵蚀渗透。科技的快速发展使银行业态、产品渠道、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欺诈风险由传统的信贷、柜面,向贸易融资、理财产品、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业务转移渗透,票据、理财、信贷领域大要案高发频发,“黑天鹅”频频出现;网银、手机银行、移动支付领域成为欺诈风险的“重灾区”。
建设银行田国立董事长指出,“如果金融工作者把社会问题看透了,那么金融就是解决社会难点、痛点最温柔的、无痛的手术刀”。解决欺诈案件高发这个社会民生痛点问题,银行业责无旁贷,反欺诈对于银行业安保工作更不能置身事外。银行业安保工作受形势变化的倒逼,自身发展曲折不断,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阵痛。近年来我们安保工作两次站在生存发展的十字路口,第一次是守押社会化改革,第二次是网络金融的兴起和银行业态的变化。从操作型到管理型再到创新型,我们只有转型创新一条路可走。反欺诈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转型创新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主动参与欺诈风险源头治理的攻坚战,在维护金融秩序、解决社会民生痛点难点问题的同时,紧紧抓住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坚持以反欺诈为重点推进安保工作转型创新
建行安保工作转型创新之路可以追溯到2011年第二届领导班子成立之时。7年多来,我们接连召开了五次全行安保工作会议,持续推进转型创新。2012年在沈阳召开会议,以平安建行为统领,推进职能定位转型,明确安保工作是全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在南宁召开会议,以“三化三型”为方向,推进安保工作全面转型;2016年在厦门召开会议,以五统一项目为抓手,推进安保工作科技转型;2017年在常州召开会议,以反欺诈为重点,推进案防工作转型;2018年在武汉召开会议,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转型。
具体到反欺诈工作,2014年建行安保部承担并完成了银监会反欺诈重大课题调研任务,迈出了反欺诈工作的第一步。通过一系列调研和实践,2017年常州会议明确要求案防工作重点转向反欺诈,反欺诈工作成为建行安保工作转型创新的重要抓手。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推进案防工作重点由反盗抢向反欺诈转变。常州会议确立了案防工作的总体目标,即:紧紧围绕全行转型发展大局和“平安建行”创建总体布局,以安保“三化三型”转型为引导,积极适应监管要求和形势变化;在强化反盗抢的基础上,要以反欺诈为重点,推进案防局面、案防重心、案防手段、案防管理、案防格局、案防目标等“六个转变”;构建“信息灵敏、感知敏锐、技管并重、立体防护”的反欺诈工作体系,提升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设立反欺诈处,强化反欺诈工作的组织推动。反欺诈工作涉及银行众多业务部门,我们把安保条线定位为反欺诈工作的第二道防线(业务部门是第一道防线),主要承担外部欺诈风险防范的监督管理,同时也直接参与线上线下、全渠道和专业化处置工作。2018年3月,总行党委批准安保部增设反欺诈处,增编6名专业管理人员。新成立的反欺诈处专司全行反欺诈监督管理工作,牵头组织开展业务领域欺诈风险化解和外部案件查处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总行党委对反欺诈工作高度重视,为做好反欺诈工作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对欺诈犯罪打击效率。建行安保部加强与公安机关合作,强化总分行协调联动,建立了打击欺诈犯罪的五个机制,包括:案件查询“绿色通道”机制,对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案件查询优先受理、快速反馈;“7×24小时”即时控制机制,实现“点对点”的涉案账户即时止付和冻结;限额冻控机制,预设交易限额,系统自动止付,实现对大额资金的即时拦截和控制;行际协作机制,解决分行与公安机关快速联动和协调配合问题;冻结资金返还机制,认真贯彻银保监会、公安部有关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
四是借力金融科技,打造数字反欺诈工作利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反欺诈工作要注重运用科技思维和手段。近年来,建行着力打造了远程监控系统“五统一”项目和外部欺诈风险管控系统两大利器。
远程监控系统“五统一”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全行互联互通,解决资源整合、上下对接、集约管理问题,构建共享共用跨条线的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支持远程非现场检查、智慧化场景应用、VIP精准营销、业务系统对接,利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以“安保+”为基础,融合风险内控、业务对接、应急指挥等,成为实施反欺诈工作的重要平台。
外部欺诈风险管控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打造集司法查控、涉案信息管理和反欺诈工作于一体的企业级风控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客户、账户、终端、位置、行为、偏好六个维度,推进案件查控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实现司法查控企业级集约化管理,实施对欺诈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有效管控,汇聚海量黑名单库。通过与普惠金融、反洗钱、个人信贷、信用卡等业务对接,强化业务领域的反欺诈工作。
五是强化流程管理,构建前中后台的反欺诈工作体系。在事前防范上,采取严开户、控增量、清存量的模式,严格落实“一户四卡”监管要求。健全信息安全制度体系,严防客户敏感信息泄露。建立欺诈风险预警平台,及时和高效地开展风险预警。组建专业反钓鱼团队,对钓鱼网站、暴力猜解、异常交易进行主动排查。在事中控制上,对账务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拦截高危交易。在事后处置上,加强与各级公安机关的密切合作,重拳打击欺诈犯罪。
六是注重宣传教育,打造反欺诈工作的文化平台。2013年,我们创立了“平安建行”公众号,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1200期,在助力平安建设、开展安全预警、普及反欺诈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我们专门拍摄了案防专题片《案防警示录》,编印了平安建行访谈录,全行反响很大,给予普遍好评。
拥抱金融科技是反欺诈工作的必由之路
从大趋势上看,银行的反欺诈工作越来越趋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安保部门可以大有作为。
一是坚持以金融科技驱动反欺诈风险工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推动金融科技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银行安保部门必须主动拥抱金融科技,提升智能运营和智慧管理能力,解决传统反欺诈技术面临的维度单一、效率低下、范围受限等痛点难点问题。
二是坚持以反欺诈作为融入业务的着力点。反欺诈是安保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自我价值作用的重要抓手。建行安保部门将以数字化反欺诈为方向,以涉案数据为基础、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不断优化系统构建和模型开发,将成果广泛运用于普惠金融、住房租赁等业务领域,推进安保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是坚持构建欺诈风险共同治理“生态圈”。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应及早构建横跨监管部门、执法机构、行业协会、金融企业、电信企业、科技企业的反欺诈合作机制,加强数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打造欺诈风险共治的“生态圈”,推动反欺诈工作的深入发展。
反欺诈工作永远在路上,建行将与同业一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部署,以务实的行动、有力的措施,坚决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坚决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声明:本文来自金融电子化,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