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军事通信及通信对抗已是战争中前沿的矛和盾,是信息作战领域中典型的代表。在争夺战场信息优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海军在通信对抗领域发展飞速,装备了大量先进的通信设备和通信对抗设备,且一直在更新和研发。通过分析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能力的现状和装备的技术发展特点,了解对我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所提供的借鉴启示作用。
内容目录:
1 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能力现状
1.1 不断完善的组织系统
1.2 先进的海上作战系统
1.3 软硬兼施的作战手段
2 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技术水平
2.1 舰载通信对抗装备的技术水平
2.2 机载通信对抗装备的发展现状
3 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发展特点
3.1 具有精确对抗能力
3.2 具备全频谱干扰和网电一体战能力
3.3 重点向无人作战系统能力转变
4 对我海军通信对抗装备的启示
4.1 强化自身地位作用,完善理论体系
4.2 发展一体化通信对抗系统,提高平台作战能力
4.3 注重通信对抗技术发展,优化电子装备性能
4.4 加强无人平台通信对抗技术研究,发展无人平台通信对抗装备
0引 言
21世纪的通信和信息系统使军队在联合作战的环境中达到高度互通,进而使得部队获得信息优势,这就是美军强调的综合通信信息系统和战场通信数字化系统。这不仅要求部队在干扰和信号截获领域取得领先,更要求部队在信息控制的整个领域取得胜利。掌握制信息权就是掌握整个通信系统进而掌握作战指挥和武器控制的神经中枢,这时刻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美国海军作为美军的最主要作战力量之一,始终重视通信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全频段覆盖,多功能兼备,从单机到系统的完备通信对抗体系。
1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能力现状
1.1 不断完善的组织系统
当前美国海军专用电子对抗兵力有20个中队,电子对抗飞机164架。兼职电子对抗兵力有59个中队,飞机486架。现役舰艇都装有不同型号的对抗系统,具有较强的对抗能力。美海军通信对抗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系统。电子对抗指挥机构高度融入了作战部门,从而利于将电子对抗与联合作战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战役直接打击的能力。
1.2 先进的海上作战系统
美国海军围绕太空、空中、海上、水下打造四维立体电子对抗战斗力量。主要是以专用的通信对抗飞机为主,现役主要舰艇、飞机和潜艇配备的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电子对抗系统为辅,发展形成了以通信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反辐射摧毁和电子防御为主的海上电子对抗体系。为了维持美军在海上制信息权的领先地位,一直致力于发展多平台、多手段的持久全频段对抗侦察能力,强化全面电子进攻和保持领先的水面电子防护水平。一方面,美海军对加载在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和各型潜艇上的通信对抗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升级,另一方面对武器系统进一步实行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统一。
图1 美海军通信对抗网络体系
1.3 软硬兼施的作战手段
美海军认为,电子对抗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是利用电磁频谱进行的作战行动,既包括软杀伤又包括硬摧毁,两者相辅相成。实战中,美海军非常注重软杀伤和硬摧毁两种作战手段的结合运用。首先是以各种软杀伤手段干扰、压制敌方的侦察、通信和防空系统等,然后在软杀伤手段的配合下,以隐形飞机、巡航导弹或反辐射导弹对敌方重要的支撑目标进行硬摧毁,瘫痪和瓦解敌方的作战体系。
2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技术水平
2.1 舰载通信对抗装备的技术水平
美海军舰载通信对抗装备都已实现系统一体化,主战舰艇均装备有通信对抗干扰设备,主要为AN/USQ-146通信干扰机。它是一个收发两用机,提供传统的语音和数据通信,具备多频带监测扫描、目标检测、识别和分析能力,还可干扰20~2 500 MHz频率范围内的多个波形信号。
美海军舰载通信对抗装备的技术水平可总结如下:
(1)能够测量低信噪比信号和跳频信号;
(2)测向精度为1.5°~2°;
(3)在整个冲突频谱中,具备防御和攻击能力,具有跳频对抗能力。
2.2 机载通信对抗装备的发展现状
美海军典型的机载通信干扰系统装备是EA-6B“徘徊者”通信对抗飞机的AN/USQ-113通信干扰系统,该系统可对话音通信和其他数据通信进行监测和干扰。USQ-113(V)3在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VHF)和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频段工作,频率范围为20~500 MHz,干扰方式有自动干扰和盲目干扰两种,干扰功率为400 W。AN/USQ-113(V)3具有干扰跳频通信的能力。在C3CM模式下,系统可对话音或数据通信进行监测或干扰。USQ-l13(V)可对有源目标进行自动干扰,对指定目标进行“盲干扰”(无论目标是否工作均进行干扰),具有多目标干扰能力。在电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SM)下,操作员可得到被检目标信号的话音内容,并监测目标,能立刻为干扰用户选择目标。
美海军机载通信对抗装备的技术水平可总结如下:
(1)工作频率宽,信号情报和测向系统的频率范围覆盖1 kHz~40 GHz;
(2)通信信号侦察技术水平高;
(3)通信干扰能力强,干扰功率为5~10 kW,能压制敌指挥控制系统和导航设备及无线电通信,使敌人的通信对抗设备和防御网失效;
(4)采用模块化可重组结构,能适应不同平台的需要;
(5)采用数字化处理和计算机控制,可全自动工作,软件可现场重编程,能对付新出现的威胁;
(6)可与平台上其他传感器及干扰系统接口,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库容量可达5 000种辐射源信号模式。
3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发展特点
3.1 具有精确对抗能力
以往的阻塞通信干扰方式能量分散在较宽的频带上,就如同对电磁频谱的“地毯式轰炸”,付出功率代价太大。这样对抗跳频电台的干扰效果不够理想,美国升级后的EA-6B和新的EA-18G通信对抗飞机采用精确的定位和跟踪-瞄准式干扰,大大集中了干扰能量,实现了电磁频谱领域的“精确打击”。
图2 EZ-6B
3.2 具备全频谱干扰和网电一体战能力
随着战场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往彼此分立、功能单一的通信对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在美军实施的几次局部战争中,不管是“沙漠风暴”、“联盟力量”、“持久自由”还是“自由伊拉克”作战行动,在战争爆发时,美军总是实施全频谱干扰,对敌方的通信不管是军事无线通信还是民用无线通信,无差别进行干扰,同时对敌方的军用和民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实施计算机网络攻击,说明美军已具备全频谱干扰和网电一体战能力。
3.3 重点向无人作战系统能力转变
无人机已经发展成为能够遂行通信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反辐射攻击以及战场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等多种通信对抗任务的多用途平台,被美军视为未来五大技术支柱的核心。美海军大力发展集远程、侦察、干扰、打击能力于一身,且能够有效干扰敌方阵地通信系统的无人机技术。资料显示,美国海军将加快“人鱼海神”无人侦察机的研发进度,继续探索和改进X-47B无人机的作战运用。
图3 X-47B
4对我海军通信对抗装备的启示
美国海军尽管一直拥有着强大的通信对抗设备,但是仍然高度关注自身通信对抗系统建设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加大通信对抗的发展力度。这对我海军构建新时期海军通信对抗系统有着深刻的启示。
4.1 强化自身地位作用,完善理论体系
美军一直不断创新军事理论,如基于效果的作战理论,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以及网络中心战理论等,这些创新的军事理论反过来又引导通信对抗的发展。围绕这些创新理论,美国海军及时调整了装备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下一代航母、驱逐舰等通信对抗装备,将高度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通信对抗装备体系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4.2 发展一体化通信对抗系统,提高平台作战能力
通信对抗系统必须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才能满足当前作战体系下通信对抗的要求。将不同平台、不同种类、不同频段和不同用途的通信对抗设备和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立体化的通信对抗作战体系,才能实现强大的通信对抗力量。
4.3 注重通信对抗技术发展,优化电子装备性能
美海军高度重视通信对抗装备技术发展,加快推进装备的一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C4ISR视为电子对抗系统的灵魂。因此,各种设备只有通过信息网络融合才能使各种传感器、指挥中心、武器系统集成为一体,才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利用,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
4.4 加强无人平台通信对抗技术研究,发展无人平台通信对抗装备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战争的基本特征是“非接触”、“非线性”和“非对称”。为了能在信息战中保持主动和优势地位,尽量减少作战人员直接介入高风险战斗是一种发展趋势。无人平台通信对抗将在未来的军事作战和平时的通信侦察中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优势,因此我海军应该加速开展无人平台通信对抗技术的研究,发展无人平台通信对抗装备,如无人机通信对抗系统,地面无人平台通信对抗设备,水下无人平台通信对抗设备以及类似于“狼群”的分布式通信对抗系统。
5结 语
目前,美海军在通信对抗领域中具有很强的优势,并且其通信对抗装备的装载平台、系统功能、技术水平还在不断创新突破之中。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美海军通信对抗装备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提升系统综合一体化水平,提高远程电子进攻能力,加大装备系统的高技术信息含量。研制开发网络、民用、空间等新领域通信对抗装备也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美海军在通信对抗装备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对于我海军发展通信对抗装备和提高自身通信对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本文:王思博,王泽毅,袁杨.美国海军通信对抗装备分析及发展现状[J].通信技术,2021,54(6):1461-1464.
作者简介
王思博(1993—),男,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处理;
王泽毅(1993—),男,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分析;
袁杨(1994—),女,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信号采集。
选自《通信技术》2021年第6期(为便于排版,已省去原文参考文献)
声明:本文来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