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日本安保政策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自2022年底通过的日本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确立了其“主动防御”的转型方向。现阶段,日本又开始针对“混合战”进行积极研究与部署,从体制建设、尖端技术以及跨域作战/防卫等方面出台应对混合战的方式体制。

2023年3月29日,日本著名智库中曾根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印太地区的稳定与日本应对危机》提出,运用多种手段的“认知领域”的战斗,是“混合作战”的决定性特征并从体制建设、应对尖端技术、以及跨域防卫作战三个方面具体提出相关发展路径与策略。

日本智库报告《印太地区稳定与日本应对危机》

机构介绍:中曾根和平研究所(NPI),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中曾根康弘世界和平研究所,专门从事以安全保障为中心的调查研究和国际交流,2018年改为现名。历任会长为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麻生太郎。

编译:网安观察员 方笑

全文摘要与关键词

1. 混合战定义;手法(心理,社会经济,技术,武装),“认知领域”作战是其决定性特征

2. 日本应对混合战的策略:

①体制建设:综合指挥塔、混合威胁分析中心、信息发布体制、应对伪装武装势力的体制

应对尖端技术:主动网络防御、监视网络空间、电磁领域合作、信息部门合作、美日合作窗口、培养网络防御人才

③防卫跨领域作战:敌我国力综合评估体制、网络战能力、应对新的战斗形态(无人机、民间ISR)

01 混合战概述

1.1 混合战定义

混合战的广义与学术概念:在日本2022年版《防卫白皮书》中记述称:“所谓的‘混合战’是有意模糊军事和非军事边界的手段”,一般而言,混合战这一术语,是指军事领域以外的战争手段,适用范围很广;另一方面,“混合战”作为学术用语,多指未发展到正式军事进攻的、即“灰色地带”事态中使用的战斗手段。

该报告将“混合战”定义为:在“灰色地带”事态中,为了不发展到正式的军事进攻,而有意地将军事和非军事的多种手段结合起来的战斗。此外,在以物理性的军事破坏为主的正式军事作战中,同时使用网络攻击等军事及非军事的多种手段的情况,该报告称之为“跨领域作战”。两种作战方式有了明确的区分。

该报告参考典型混合战案例的“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总结认为:

· 网络攻击、舆论操纵等手段在内的混合战,旨在扰乱事发现场和政府的指挥管理,或通过在事发现场的多种干扰,阻止和削弱对方的应对行动;

· 通过影响力操纵、舆论操纵等影响认知领域的手段,对政府的决策扰乱和拖延。这不仅会影响作战,而且还会威胁到国家安全保障的框架。

1.2 混合战的作战手法

  • 心理手段:作为“信息战”范畴的舆论引导、媒体工作等;

  • 社会经济手段:贸易、投资、能源供给等;

  • 技术手段:军事与非军事相关的先进技术(网络、电磁波、无人机、太空等)

  • 武装手段:使用民间军事公司、军事志愿人员、伪装渔民等经过伪装的武装势力,隐藏作为国家组织的身份和企图;此外,正规军的行动和导弹发射也以演习等名义用于心理震慑。

1.3 混合战的特征是“认知领域”

混合战不像正式军事进攻那样在物理层面对敌军大规模破坏和占领,而是通过综合运用上节列举的军事或非军事手段,对敌国的国民舆论和国际舆论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敌国领导人等的意愿。

运用多种手段的“认知领域”的战斗,是其决定性的特征。

02 日本应对“混合战”的重要性和策略

2.1 体制建设

1. 为了强化混合战对策,须确立综合指挥塔

须尽早感知各种混合战手段的使用,高效应对。但是,日本虽然创立了国家安全保障局,但目前还没有完善用于检测和实时应对混合威胁的指挥塔能力,导致在与美国等国联合应对方面不顺畅。因此,须建设能够集中最新相关信息、直接向相关省厅等发出指示的指挥组织,以及能够随时掌握情况的指挥中心。

2. 设立混合威胁分析中心

混合手段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手段不断产生。只靠实行既有对策的行政组织,不能完全应对。在欧洲,有北约、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共同设立的欧洲混合威胁对策中心,针对混合威胁,提供政府间的信息交换和集中、官方和民间研究者的研究、向政府机关等提供训练演习环境。日本也有必要以此为范本设立混合威胁分析中心,建立体制,与周边各国合作,分析评估该地区的混合威胁。

3. 建设信息发布体制,以在“认知领域”之战中获胜

在混合战中,扩散虚假信息的舆论操作、各种影响力操作等手段,助长了由网络攻击和经济手段引起的社会混乱、由军事手段引起的心理恐吓等其他手段的效果,最终获得影响对方国家领导人意向的“认知领域”胜利。

为了赢得这种战争,美国在国务院内设立了全球参与中心(Global Engagement Center,GEC),监视外国扩散虚假信息,并与各部门合作采取措施;在英国,本着同样的宗旨设置了国家安全保障通信部门。日本应在国家安全保障局内迅速成立相关部门,并建设相关体制,采取有组织的应对虚假信息的方式。

为了支撑该体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 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的“强韧化”:俄乌战争时,乌克兰持续向国际社会发布信息。这表明在国家危机中,向国际社会传递正确信息的重要性。为了有效传递信息,须保持因网络攻击或物理破坏导致通信故障的恢复能力,保障互联网线路完好,确保持续发布信息。

· 通过独特的历史观和法律解释来应对宣传:为了分析混合威胁,须结合外交、信息、防卫、经济等领域专家,同时国际法、国内法、历史视点也很重要。特别是在战争中,对手国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历史观提出单方面的主张,向国际社会传播。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需要结合历史、法律等各个领域。

·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分析工具的配备:了解认识SNS如何影响国际舆论的方式,是采用人工智能工具,整理和分析SNS的大数据。

4.建设密切合作体制,妥善应对伪装武装势力

在混合战中,经常利用经过伪装的武装势力,谋求既成事实化以改变现状。例如武装渔民、或在撤侨和难民流入混乱场合下趁机潜入,实现基地或重要基础设施等的破坏。为了应对这样的事态,日本在建设警方和海上保安厅等执法机关与自卫队密切合作体制的同时,建设日美两国间密切合作的结构是当务之急。

2.2 应对网络、电磁波、无人机、太空等尖端技术领域

网络、电磁波、无人机、太空等尖端技术手段,不仅应用在军事上,还被用于直接影响支撑国民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在日本,内阁官方虽然设置了内阁网络安全中心(NISC),但仍停留在官方、民间通用的网络防御角色,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应对不同体制进行区别性研究。

电磁波和无人机,分别以总务省、国土交通省为主,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太空则是由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推进事务局负责。但今后须根据安全保障的观点,在各个领域内建设有助于混合战对策的体制。为了与同盟国、友好国家在军事和非军事两方面有效推进各领域的合作,须以安全保障为视野,完善振兴各项尖端技术的体制。

网络防卫能力的强化是紧迫的课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 主动网络防御定位的明确化:关于网络防御,应该积极监测攻击源,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为此,“主动网络防御”的法律定位有必要尽快明确。

· 网络空间的监测能力强化:在此基础上,国家在强化网络空间的监测能力的同时,也有必要明确其体制内等角色分担。

· “灰色地带事态”到“武力攻击事态”的网络应对:“灰色地带事态”、“武力攻击事态”等,都需要构筑无缝应对的网络防御态势。

· 与电磁领域的合作:网络领域和电磁领域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构建两者相融合的应对体制。

· 与信息部门的合作:特别是在应对使用网络的影响工作中,与信息部门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 明确与美国的合作窗口有必要明确日美关于网络防卫的角色分担、合作窗口。

· 培养强化网络防御能力的人才:现在自卫队的网络人员培养逐渐正式化,但在高素质网络防御人员的培养方面,自卫队独力承担能力是有限的,须建设与民间联合的教育和研究机构。

2.3 建设能够应对跨领域作战的综合防卫力量

此次俄乌战争,创造了在混合战发展为正式军事进攻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进行作战的方法——跨领域作战。如何与传统军事作战相融合,发挥其效果,其战斗力设计也很重要。另外,为了应对这样的事态,有必要建设能够无缝地从应对混合战转移到跨领域作战的体制。

1. 双方国力的综合分析评估体制

综合分析评估敌国与本国的外交力、军事力、技术力等与安全保障相关的各种国力,是很重要的。须以国家安全保障局为中心,与包括民间在内的相关机构等合作,建设和强化能够实施综合分析评估的体制。其中,在跨领域的战斗力设计方面,因为所有的领域都通过网络连接,能够跨装备跨领域自由选择各手段的组合(例如传感器、指挥控制、攻击手段等),再加上AI的应用,所以,仅凭各武器系统的性能和数量,很难把握和评估准确的能力。鉴于这样的情况,基于证据和数据来客观评估包括战斗方式在内的对方和我方的战斗力,变得日益重要。须切实进行战斗力评估分析的流程,建设能够实施的体制。

2. “混合战”和“跨领域作战”中的网络战能力

特别是网络防御方面,在灰色地带事态下的信息榨取、影响工作等,与在正式军事作战中对重要基础设施的攻击、指挥通信系统的破坏等,都占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无缝应对。例如,针对敌方弹道导弹攻击的反击,在“武力攻击事态”中由自卫队实施,这是明确的,但网络防御方面是有差异的,需要在建设警察和自卫队的关系框架上下功夫。

3. 应对新的战斗形态

新的战斗要领的有效性备受瞩目。例如,关于无人机,乌克兰军队通过侦察无人机获得的信息在自动射击管制系统“Arta”的云上实施即时共享,使火力发挥的效率大幅提高。另外,民间ISR(民间人士拍摄的手机终端数据也可以用于军事作战)的有效性也受到关注。在包括研发在内的能够应对跨领域作战的综合防卫力的建设上,需要新的想法。

03 结 语

战后77年,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发生了大幅度转向:2022年底通过的日本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显示了其方向性,现阶段日本又对混合战的研究虽未完全落地,但已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趋势:

一是实施综合对策:针对各种混合威胁,强化军事力量与重要基础设施等的网络安全,普及虚假信息对策等的网络素养教育,采取反渗透措施,提升国民的防卫意识,稳步推进能够综合应对各种混合威胁的体制等。

二是综合评估、尽早察觉:在难以判断是“武力威吓”或“单纯的军事演习”时,在初期阶段,综合评估与军事行动联动的网络攻击等其他混合战手段的动向,尽早察觉“武力威吓”的意图,同时与国际社会共享。

三是聚焦研究跨域军事作战:研究21世纪如何应对不可忽视的跨领域军事作战,做到知己知彼,如分析和掌握包括对方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在内的综合国力等。

参考资料:

https://www.npi.or.jp/research/data/npi_policy_maritime_security_final_20230329.pdf

声明:本文来自认知认知,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