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檀有志

2024 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 30 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 10 周年。十年前的 2014 年 2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同年 4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十年间,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安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应全面把握、系统研判和坚定地锚定网络强国战略的历史定位、现实方位和未来站位。这对内有利于在“十五五”规划战略布局下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快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对外则有助于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稳步走向攻坚克难的深水区。

一、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历史定位

作为 20 世纪最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一项伟大发明,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互联网的诞生与演进,不仅推动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变革,而且拓宽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赛道,同时也激发了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新动能。能否正确认识、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从而切实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所赋予的时代机遇,攸关每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从大战略的视角看,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历史定位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层逻辑是内在相通的。

(一)曾经与时代发展良机失之交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纵观世界文明变迁,自近代以来先后涌现的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浪潮,都与其当时的国际秩序相互交织、激荡,彼此影响、建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通过玩弄离岸制衡策略精心构筑起了脆弱平衡的欧洲百年均势秩序。快速崛起的资本主义新贵德国挟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其综合国力的加持之威,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挑起两次世界大战,试图打破均势秩序,终告失道寡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二战之后的竞相角逐中造就了长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冷战秩序。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后半叶至 21 世纪初)——通常称为“数字革命”——在冷战对抗的后期孕育而生,这一时期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场冷战最终因一极的轰然坍塌而终结,并衍变成延续至今的“一超多强”的过渡秩序。从科技革命的爆发与国际秩序转换二者之间的同频共振联动可以看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都不啻为一次国际政治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往往会引发当时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综合实力对比的剧烈变动,促使国际规范与国际机制的汰旧换新,进而触动新的国际秩序的悄然转型。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高歌猛进都会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复合影响,其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力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角力场中一波又一波不容小觑的时代潮流。放眼寰球诸国的兴衰沉浮,顺时代潮流者则兴,逆时代潮流者则衰。在过去 200 多年的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长期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因国内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掣肘,与前两次科技革命发展良机均失之交臂,未能及时把握与世界同步的前进步伐。近代中国不幸逐步陷入了落后挨打的被动境地,从曾经的声威远播的世界强国沦为任人欺凌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曾经错失了弥足珍贵的时代发展良机,不进则退的教训,不可谓不惨重,近代以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刻骨铭心之痛。但是,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

(二)如今在新赛段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2021 年 5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培育出一个“万物互联,人人在线,事事算法”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为先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立基于前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体系,并辅之以信息工程、制造工程、宇宙工程等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基本实现了网络空间、物理空间与生物空间的无缝对接、交互映射与深度融合。牢牢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机遇,对于中国在当前国际秩序深度调整进程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不言自明的战略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向愈盛愈强,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增长奇迹。中国历经了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正方兴未艾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第一次从“落后者”变身为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技者”,并在 5G 通信、量子计算等一些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从之前的“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在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局势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历史性交汇。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跨入新时代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把握大势,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直接把网络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等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正是基于近代创伤与现代创造的双重考量而形成的。

二、网络强国战略擘画的现实方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了重创。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朝韩对峙等局部热战和地区紧张事件频发,急剧恶化了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而“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各种可预见及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擘画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为中国加快落实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指明了现实方向。

(一)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形势呼唤更积极的行动

诚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作的精辟论断,“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世界,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同样地,在虚拟世界,网络空间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看不见硝烟的网络空间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各种行为体之间互动关系结构状态在虚拟世界的映射,因而也无法跳脱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羁绊。

尽管信息技术革命引领创新并驱动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人类进步的新疆域,但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下行为体之间的战略互信极为稀缺,主要引发了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方面,多年来南北方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差距,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鸿沟和数字鸿沟持续扩大。大多数网络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国际话语权“少语”甚至“失语”的境况,而世纪疫情更使这一失衡态势雪上加霜。尤其是某些占据先发优势的网络发达国家,为了攫取一己之私的超然地位以及超额收益,大搞“治外法权”“长臂管辖”等网络霸权行径,致使网络空间已出现较为明显的安全困境,令有识之士颇为担忧。另一方面,网络空间这一国际场域既有涉及社会伦理的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问题,也有涉及金融风险的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暗网交易等问题,还有滥用个人信息、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恐怖主义等涉及公共安全的问题,危害广泛、影响深远。这两大方面的因素往往彼此渗透和相互纠缠,其间各种利益诉求与不同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碰撞,最终导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成为沉疴痼疾。单靠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或机构团体、社会人士都难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网络空间陆续涌现的各种全球治理难题,亟须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并肩协同应对,其中理应肩负重要担当的主要大国更是责无旁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归属“全球南方”的负责任大国,中国自然而然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网络空间安全形势呼唤其充当表率,展现更大作为,既不搞网络霸权,也不搞网络空间阵营对抗和军备竞赛,进而通过深化网络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共同分享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平等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

(二)中国网络空间发展:支撑实质性行为

自体系完备、逻辑严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大安全”理念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见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之势,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特别强调一国的政府若是“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对照其所提出的“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权要强”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中国正以加速度朝“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既定方向大步迈进,在网络空间这一方新的用武之地勉力施为,积年累月向“技术先进、产业发达、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宏伟目标无限靠拢。十年间,中国不仅完成了在数智时代国际竞合中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嬗变,而且实现了在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过程中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前期转化。

回望这十年,中国在网络空间的整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高效统筹推进网络、算力、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率先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移动物联网;5G 网络实现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所有县城城区,5G 应用已融入 97 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 71 个。中国的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IPv6 拥有地址数量同样位居次席,在此基础上叠加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中国得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经济”与时俱进的表述可见一斑,从 2017 年“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 2023 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再到 2024 年“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生动揭示了中国数字经济正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愈发紧密,日益壮大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 2014 年的 16.2 万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3 年的约 56.1 万亿元,GDP 占比也从 25.1% 升至 44% 左右,总量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毋庸置疑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4 年 3 月 22 日发布的第 5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3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10.9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77.5%。其实,单凭这一组数字,而无须再罗列更多的数据或领域,就足以彰显中国在网络空间里纵深发展潜能的体量之恢弘、前景之广阔。正是中国在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态势所折射出的实力基础,给了中国在这一全球公域有所作为的坚实底气。

三、网络强国战略愿景的未来站位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遵循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迈特卡尔夫定律等自身规律加速更新迭代,无影无垠的网络空间早已变成了全球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互联网更好地增进全人类的福祉顺理成章升格为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2023 年事实和数字》(Facts and Figures 2023)报告,全球有 54 亿人使用互联网,相当于世界人口的 67%。在欧洲、独联体国家和美洲,约 90% 的人口使用互联网;在阿拉伯国家和亚太地区,约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互联网,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然而,整个非洲地区目前只有 37% 的人口使用互联网。不仅如此,“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共享不充分等问题长期存在,故而承载人类对于美好未来无限憧憬的网络空间亟待更加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全球治理方案。登高望远,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愿景的未来站位即在于此,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持续为破解网络空间安全困境以及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倾力贡献的东方智慧。

(一)积极倡导并自觉践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

网络空间这一人类活动新高地除了具备互联网与生俱来的虚拟化、碎片化、去中心化等先天属性之外,还拥有空间规模“无限化”、空间活动“立体化”、空间效应“蝴蝶化”、空间属性“高政治化”等后天特质,日趋构成一个关乎国家安全的新的制高点与承载体。在当今全球互联互通的新情势下,网络空间安全并非割裂的、静态的、封闭的、绝对的、孤立的,而是呈现出显著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相对性、共同性,其逻辑内核与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所强调的“五对关系”“五个统筹”有着十分紧密的对应关系。正因为此,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重心正悄然从善政(good government)转向善治(good governance),从国家治理(national governance)转向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同此一理,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构想从来就不会止步于只是独善其身而漠视天下。2015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首次公开阐述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兼具深切人类关怀与深远战略意义的重大命题,“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的号召掷地有声,旋即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努力推动国际社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为网络强国战略这一宏伟构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提供的一项举足轻重的国际公共产品。当在曲折中前进的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先后于 2021 年 9 月在第 76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于 2022 年 4 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于 2023 年 3 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全球倡议”分别从发展、安全与文明等三个不同维度,阐释了打造一个泽被天下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价值。时局越是艰难,越是尽显真正负责任大国的全球道义与国际担当,也越是凸现了中国吁求加快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正当性与前瞻性。中国积极倡导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延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自历史深处走来、经现世烈焰淬炼、向未来图景迅跑,渐趋成为世界众多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家和民众所共同保有的一种理念自觉,进而凝心聚力共襄盛举。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步伐

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基础概念文件到典型实践案例,从凝聚各方思想共识到搭建全球交流平台,在网络强国战略内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精神导引下,中国以坚定笃行的实践步伐走过了十载峥嵘岁月。2015 年 12 月,中国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为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指明了原则方向、提供了实践路径。2017 年 3 月,中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系统阐述了中国开展网络领域对外工作的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行动要点,公开提出以和平、主权、共治、普惠等四项基本原则推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2019 年 10 月,中国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全面阐释这一理念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将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2020 年 9 月,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强调各方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对话与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22 年 11 月,中国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明确指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这一理念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符合世界人民的需求与期待”。2023 年 2 月,中国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开宗明义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明确主张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打造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

与此同时,中国还牵头举办了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等一系列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自 2014 年以来已举办了十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不仅助推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还向国际社会贡献了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智慧和方案。这些活动有助于协调各方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普惠繁荣、更加和平安全、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网上丝绸之路大会等此类旨在加强中外网络对话交流合作的系列活动,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开放共享、互利共赢创设了重要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分享网络空间创新成果。除了形式上的“引进来”,也有内容上的“走出去”。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企业华为助力泰国打造了东盟首家 5G 智慧医院,成为智慧医疗领域合作的地区样板;在拉美地区,中国与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合作,旨在强化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非洲地区,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为近万个偏远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有助于缩小非洲国家内部城乡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数字和信息差距。这些鲜活丰富的实践行动充分地佐证了中国不仅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先提出者和最强倡导者,而且是后疫情时代将网络强国战略愿景加紧落到具体实操层面的坚定笃行者和勇毅引领者。

四、结 语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加速演进,面对“人类向何处去”这一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一个认真而负责任的答案。从前几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落后和屡遭凌辱,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时期的赶超乃至引领,中华民族的百余年近代史证明,唯有抓住时代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才能实现引领时代的跨越式发展。随着信息科技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一再表明,信息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密切相关,网络强国战略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紧密相连,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相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如何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在过去十年,网络强国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的网络强国战略赓续十载华章,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既有诸如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全球数字治理和规则制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推进《全球数字契约》(Global Digital Compact)的完善和实施;也有诸如冷静应对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CDCOE)拉帮结派大搞北约网络安全合作东扩的行动,高度警惕亚太地区可能出现的网络军备竞赛。“网”事并不如烟,逐“梦”网络空间,固然道阻且长,行稳必定致远。

(本文刊登于《中国信息安全》杂志2024年第4期)

声明:本文来自中国信息安全,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士冗科技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 service@expshell.com。